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双一流学科 > 正文
双一流学科

2018-2021年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学科建设情况总结

1、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概况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53.3%,培养、引进博士13人,博士学位教师40人,博士人数占比67%。校内硕士生导师25人,博士生导师6人;导师中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1人、湖南工业大学渌江学者”1人、湖南工业大学精英人才”4人、湖南工业大学奋进人才”2人。

学院建设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四个专业(如表1所示),涉及冶金学、材料学、新能源、增材制造等多个学科,形成了有色冶金新理论与新技术、特种陶瓷制备技术、粉末冶金结构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D打印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其中,冶金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冶金工程学科完成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报,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

2、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情况

2018-2021年,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共招收冶金工程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74人,其中学术硕士20人,专业硕士54人,具体招生情况如表2所示,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共计36人,其中学术硕士7人,专业硕士29人。由统计结果可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和授予硕士学位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

 3、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2018-2021年期间,学院在学科建设经费上共投入约2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冶金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冶金工程省一流学科建设及冶金工程专业认证等专项资金约35万元。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各类实验设备、仪器(同步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二辊热轧机、高温真空碳烧结炉、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室改造、学术交流、工程认证咨询、人才培养、科教人员培训等方面。

4、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学科建设所取得成效情况

4.1 科研成果较为丰硕

2018-2021年期间,学院在冶金工程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支撑了学校博士点的建设,其中承担国家级科技研究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产学研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近500万元,获得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专利转让金额合计10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

围绕冶金工程学科建设,学院建设有湖南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绿色冶金与新能源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基因研究所、3D打印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平台,与华菱钢铁集团、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2018-2021年间新增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4个。

4.2 研究生教学教改成效显著

由冶金工程学科主要负责人主持的冶金工程类专业大学生跨界能力五极融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2021年期间,学科主要负责人主持省级以上研究生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金属材料科学》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冶金传输原理》被建设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项目,《高温物理化学》等课程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贺勇同学硕士毕业论文获评湖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围绕冶金工程学科发展,学院教师主编完成了《喷射成形及快速凝固技术》、《冶金材料科学基础》、《钢冶金学》、《硬质材料与工具》等规划教材,进一步丰富了学科建设的教材体系。2018-2021年期间,学院先后建设了先进硬质合金材料与技术轨道交通材料及技术等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5、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学科建设的困难和未来规划

5.1 学院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兵器、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尖端技术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面临全面升级和全新的挑战。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对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我校重点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的单位,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新形势下,学院面临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学管控、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当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仍然以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压力加工、粉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传统学科为主,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3D打印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还不够深入,急需建立和创新学科之间深度融合的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对未来国家和行业紧缺人才的需求。此外,学院的先进材料、增材制造、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等特色专业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急需改善加强。新成立的特色专业3D打印实验班,由于建设资金等问题,目前还缺少选择性激光熔化、选择性激光烧结等关键设备支撑,因而还难以形成系统化的专业教学体系。

(二)缺少高端平台、标志性成果支撑学科建设。如省级教学成果较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在线开放课程、高水平教材、开放共享的实习实践基地和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等方面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拓展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与科研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尚待提高。国内具有行业领导力的人才欠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进度缓慢,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改革亟待提升,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校外实习环节较为薄弱;特色的科研群体建设比较薄弱,创新能力思维需要进一步拓宽。

5.2 学院学科建设的未来规划

紧密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以擦亮工业底色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立足湖南,依托行业,辐射全国的应用型材料与先进制造专业人才为基本任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保持冶金工程等传统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特色,注重用高新技术进行专业改造。以国家碳中和发展规划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为契机,加快发展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着力提升内涵,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优势学科。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构建应用型专业群,全面提升专业品牌度和整体竞争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研究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到2025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工业底色彰显、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科研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先进材料制造高地。

(一)教学方面:组建教学团队达到3-4个,形成1-2个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个及以上双一流专业,建设2个及以上双创实验班,建立2个及以上虚拟仿真实验室。参加国家级大学生竞赛5人次以上,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5项以上。

(二)专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方面:省级教学成果2项;完成冶金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在线开放课程、高水平教材和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1-2项。

(三)人才引进方面:形成相对稳定、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培养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到2025年,教职工人数达到9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博士60人,力争有3~5名以上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善于教书育人、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组织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

(四)平台与专业特色方面:力争2025年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平台;建设一个3D打印相关的教学与实验室;2025年科研到帐经费力争达突破2000万元,省级重点项目3~8项,获得国家级项目5~10项,冲击国家级大项目、大平台;力争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5项、发明专利10~20项、专著和教材5~10部、发表高影响力(SCIEI检索)的学术论文80篇以上。


联系方式

综 合 办:0731-22183465

教 务 办:0731-22183467

研究生办:0731-22183461

学 工 办:0731-22183502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

官方微信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

团总支学生会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

公司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崇理楼

邮编:412007 电话:0731-22183465

湘ICP备13010630号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