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本科生招生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2024年本科专业介绍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6-27 访问:

1.冶金工程(“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专业、博士点招生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冶金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有《冶金传输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等省级一流精品课程4门,拥有“绿色冶金技术与新能源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5个。

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掌握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贯通全链条知识体系,具备解决现代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向经济新常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科技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冶金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1名、教授8名、博士15名、外聘企业导师8名。具有60多年年办学历史,培养了包括解放军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刘镇武、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内的杰出校友3000多名,是中国五矿集团、湖南钢铁集团、湖南有色集团、中伟新材料、长远锂科、华友钴业等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优质人力资源地。

主要课程:本专业以金属元素的提取、加工和金属材料开发设计为基础,强化智能制造、绿色环保、高效低耗的理念,突出冶金与自动控制、大数据、资源、环境、材料和管理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着力打造工艺总师型培养模式。主要教授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金》、《冶金原理》、《稀贵金属冶金学》、《钢冶金》、《冶金工厂设计》、《资源与环境》等。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冶金提取和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开展冶金过程模拟仿真、钢铁及有色金属先进制造流程的解析和综合集成、金属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近3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产学研项目30余项;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SCI、EI收录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500万元。近三年累计研究经费突破1200万元,科学研究与区域经济服务形成了良好结合。

服务面向:冶金工程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行业年产值10万亿以上,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可在金属冶金、先进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及在冶金、材料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院等从事教学科研、工艺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就业升学:5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浙江、福建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去向主要为湖南钢铁集团、株冶集团、中国钢研集团、格林美集团、江西铜业集团、中钨高新、中伟新材料、长远锂科、青山镍业、华友钴业等先进制造行业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同时每年有接近30%的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学习。


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专业、博士点建设专业、先进硬质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依托专业)

专业特色: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涉及材料、机械、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领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专业方向之一先进硬质材料是株洲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省“3+3+2”现代产业新体系中重点发展的3个优势产业之一。本专业响应《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三高四新”和制造强省战略,以地区先进硬质材料千亿产业链集群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为核心,建立了紧密对接先进硬质材料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并依托成立了先进硬质材料现代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本专业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粉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了解粉体的制备、粉末的成型、烧结及加工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的理论及应用,培养具备新时代粉体材料开发和应用的视野,能独立从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的技术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单位骨干的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粉末冶金原理、高温物理化学、材料基础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粉末冶金材料学、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

科学研究:近三年来,本专业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编特色教材3部,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粉末冶金材料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服务面向:本专业主要面向粉末冶金材料及相关行业,以先进硬质材料为特色,主要服务我国航天航空、国防军工、5G电子通讯、机械加工、矿山采掘等生产领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支撑。《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将新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长株潭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发展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均提出了明确要求:硬质材料产业要深入对接国家集群发展战略、“三高四新”和制造强省战略,构建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耦合的集群网络化生态体系。

就业升学: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粉末冶金、特种陶瓷及其它新材料及制品的科研、生产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近几年一直保持100%就业率,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及周边地区。本专业被誉为硬质合金产业链的“黄埔军校”,株洲规模以上硬质合金企业有240余家,其中85%以上企业的董事长均为本专业毕业校友。校友创立的企业中有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山长鹰硬质合金合金有限公司(行业头部企业)、株洲肯特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行业头部企业)、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等数十家知名的民营硬质合金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硬质合金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省仅有2个高校设立了粉末冶金专业,我校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专业的任课老师大部分部毕业于中南大学(个别老师还具有北京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学习经历),并与这些高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本专业学生考研提供了便利。本专业的考研升学率在60%以上。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专业、博士点建设专业、“碳中和”特色专业)

专业特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立足于国家战略性的新能源产业,面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交通运输、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形成以储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是湖南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

人才培养: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地区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兼备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相关的机电及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材料基础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固体物理、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制备、应用电化学基础、电化学测试技术、化学电源、储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原理与技术、超级电容器原理及应用、太阳能电池原理及应用、燃料电池技术。

科学研究: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市厅级及企业科研项目等20余项,经费达1000万元左右;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国内外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SI热点/高被引论文1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级科研和教学奖励5项。

服务面向:立足株洲、服务湖南,辐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服务于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培养适应面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新能源产业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校、事业单位、企业等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升学:近5年,本专业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3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深圳、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行业主要为比亚迪、ATL、中航锂电等新能源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自主创业。有超过40%的毕业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985高校的研究生,其中2022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高达60%,专业培养质量和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金属材料工程(湖南省一流专业)

专业特色: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1960年成立的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2000年与湘潭大学联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8年开始自主招收本科生,2017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一级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为湖南省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点,同时获批《材料科学基础》、《失效分析》和《3D打印虚拟仿真》三门省级一流课程。

本专业以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为导向,立足金属材料及其相关领域,支撑我省先进硬质材料、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发动机等产业集群建设,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组织调控和性能评估等专业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色鲜明,主要面向3D打印、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硬质合金等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在金属材料加工、材料微结构分析、金属材料热处理、3D打印增材制造、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等领域从事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培养的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5项,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奖30余项。多年来金属材料学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的本科生,得到了许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塑性加工力学、金属塑性变形与轧制理论、轧钢工艺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粉末冶金原理、粉末冶金材料学、复合材料、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

科学研究: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15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主编教材6部,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Applied Surface Science,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ci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及行业奖励5项,实现单项科研成果转化1亿元,材料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服务面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在轨道交通行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可以从事与金属材料相关的研发、生产、测试等工作,为轨道交通装备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材料产品。例如,可以参与轨道车辆金属材料的选择、优化以及金属材料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在航空航天行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同样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参与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检测等工作,为航空航天装备提供先进的金属材料技术支持。这些材料可包括高温合金、超高强钢铁材料、铝合金等,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的各种部件。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还可以在能源、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从事金属材料相关的生产工艺制定、技术开发(改进)、工程(设备)设计与使用、科学研究、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升学:金属材料学工程专业近5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7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行业主要为金属材料及先进制造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或自主创业,还有接近35%的毕业生考取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先进储能材料实验班(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专业、博士点建设专业、“碳中和”特色专业)

“先进储能材料实验班”依托于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了高起点的专业方向,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需求、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国家战略性的新能源产业,具有鲜明特色、紧密结合新工科、解决社会的迫切需求,面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交通运输、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形成以新能源材料及其储能器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绿色冶金技术和新能源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应用”株洲市工程技术中心和湖南工业大学“材料基因研究所”

学院全力整合优势学科、优质师资,利用学院的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理念,以考研、出国、科研和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为品质,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保障,采取小班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创新创业提升、导师项目实践等措施,旨在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材料、能源、电化学领域发展前沿动态,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器件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