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心理健康

关于友情,你知道什么?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9-09 访问:

一、科学的友情观(或友谊观)
(一) 友情的定义
友情是有相同兴趣、爱好或性格相似的人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在心理相容基础上形成的、坦诚的情感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它不分男女,没有年龄和范围的限制;是人生除了爱情、亲情外另一种重要的感情。
(二) 友情观
友情观是价值观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对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亲密关系的认识和见解。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没有友情的世界是一片荒野。”青年人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能在友谊交往中肝胆相照,在感情的融会中无私奉献。法国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和友爱。”他强调友情对于生活和心理的重大意义,可以使人们交换意见、增长见识、增加经验和社会阅历。在交朋友时有一个误区,有人认为朋友是老的好,初中时怀念小学时的朋友,到了大学又感到现在的朋友不如中学时好。刚与新朋友接触时,总是带着挑剔的目光,经常把他们的缺点夸大化,但熟了相互融合在一起,也就感觉不到他们小小的缺点了。


二、产生友情的原因
(一) 互补心理

大学生在择友时追求相互补偿的心理,希望在学习上、思想上得到对方的帮助,同时也帮助对方,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案例 14-1。
来自不同学校的他和她,通过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社团活动认识,又分配到同一小组。他和她共同筹划活动计划,一起参加活动。随着接触的增多,相互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佩服她的热情大方和不拘小节,干事利索的她也十分欣赏他办事的稳重和执著,他们之间的友情不断发展、深化。
(二) 相似而共鸣
重视对方的兴趣、性格、才能是否与自己相同或相似,越相似共同语言越多,越容易成为朋友。例如同是爱好文学的人,凑到一块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讨论越激烈彼此之间了解就越深,愈容易成为朋友。
(三) 心理相容
注重对方的品德,愿意同友善、诚实、公正的人交朋友,譬如那些能体谅别人的人,就很能得人心;建立在志同道合、感情相投、兴趣相似的基础上友情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友情可以给人带来欢悦、温暖和力量,友情是对另一个人不掺杂任何嫉妒的精神的沟通,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坦诚相待,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倾诉的基础上的朋友不需要掩饰。


三、友谊的形成过程
获得友情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目的,在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按人际间彼此吸引的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levinger snock,1972 年)。
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彼此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
第二阶段: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单方(或双方)也可能知道对方是谁(如同校同学),但从未有过接触。
第三阶段:单方(或双方)受对方之吸引,与之(或彼此)接近,构成表面接触;他们彼此间的媒介物,可能是学校的课业,可能是商业上的交易,也可能是职务上的应对。虽然单方(或双方)心存情意,此阶段的接触,只是极表面的人际关系,但此阶段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上甚为重要,因为第一印象就是在此阶段形成的,如单方(或双方)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不深,可能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到此为止。很多同学、同事多年,彼此之间交往泛泛,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停留在第三阶段;日常生活中,维持此种关系的人很多。

第四阶段:双方交感互助,在心理上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开始将对方视为知己,愿意与对方分享讯息(有事尽快相互告知)、意见和感情(同甘共苦);人际关系发展到彼此都能自我表露的程度时,就进入了友谊的阶段。能使对方自我表露的对象并不太多,因此同学、同事虽然很多,难得其中有几个是知己,原因即在于此。
第五阶段:朋友之间的感情有程度深浅之分,就朋友间自我表露的程度,有的重在讯息与意见的交换,而在感情上则表露得较少,这是以事业或学问为基础的友谊关系。有的更重视感情的表露,使彼此在感情上达到相互依赖的地步;特别在自己情绪痛苦(或快乐)时,立即就会渴望朋友在他身边。人际关系发展到第五阶段时,如双方系属相同性别,会成为莫逆之交;如双方系属异性,而在感情上又添加性的需求、奉献与满足的心理成分,那就可能成为爱情(love)。友谊形成与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一般经验,在人际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中,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一般都很顺利,可是到第四阶段时就不容易了,至于第五阶段想要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尤其困难。


四、交友原则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有时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缺乏信任、理解、善良与真诚,人海茫茫、知音难觅,寻找真正的友情如同在沙漠里寻找清泉一样艰难;但大学生渴望理解与交流,希望得到一份关爱,真正的友谊更显得弥足珍贵。交朋友要慎重,不可乱交,宁缺毋滥。好朋友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指引你前进;坏朋友像一块绊脚石,早晚会使你栽跟头。中国有这么一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会变成和他一样的人,朋友是相互影响的,交朋友时应慎加选择。

交友的原则:①相互间欲求一致是选择朋友的原则;②与朋友要欢乐共享、忧愁共担;③朋友应建立在相互了解、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不是单方的一厢情愿,最忌讳不守信用;④通过交谈可以成为坦诚的好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长期接触后才能判断是否值得真诚交往。朋友之间是平等、独立、互助的,双方出于自愿,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情的自由,在朋友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能超越极限;大学里的朋友属于这种类型。朋友有难,应义不容辞地帮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不提倡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气概与胆识,否则会为一时冲动、为讲一时的情谊而将事情办坏。如果朋友是出于善意的帮助,或精神上的安慰与鼓
励,或物质上的资助,而对方却以报恩的心态与之交往,交往双方都很累,受惠方事事怕怠慢,也会令朋友不安。
在可以无所不谈的挚友面前,无需隐藏自己,无需虚伪地做人,这种友情可陪伴我们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在迷茫中能看到朋友热切的目光,这种目光可支撑着我们,及时找回迷失的自我。社交场合无疑是表现魅力最好的机会和场所,但应当做到有节制地、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在朋友聚会时有节制地、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安静地坐在一角,对大家的玩笑、争论报以微笑,也能表示出一种吸引人的力量,甚至是一种美。

五、影响友谊形成和维持的因素
(一) 选择益友的条件
美国《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月刊,曾举办过一项大规模问卷调查,调查读者对益友的意见。收回问卷四万余件,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以下依序排列的十项人格,是多数人公认选择益友的条件(括号内数字为填答者百比):①值得信赖;待人忠厚;②热心且富于感情;③爱帮助人(76%);④诚恳坦率(75%);⑤有幽默感(72%);⑥肯花时间陪我(62%);⑦个性独立(61%);⑧健谈(59%);⑨有智慧(58%);⑩有社会良心(49%)。
(二) 友情延长
淡化友情可使友情延长,古人曰:“君子之交淡如水”,用稀释浓度来使友情延长,将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李白与杜甫的友情,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很匆忙,李白的
送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俩人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虽然也在思念,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可见友情并不在于是否热烈与经常见面,淡化的友情维持时间也许更长,与老朋友的交往也必须悉心维持,才能使友谊之树常青。

                                                                                 摘自《青春期百科》,作者李诗琦shiki